错题学基于海量中小学试题库建立的在线学习系统
错题学

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(第2次)模拟考试语文试卷

  • 题型:综合题 难易度:

    1 .

    第一展厅主题为“国宝吉光”。阅读下面的介绍材料,完成(1)(2)题。

   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,博大精深,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,也是中华文脉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。“惟殷先人,有册有典。”从古老的甲骨卜辞、钟鼎金文、碑铭石刻、简册帛书,到写印在纸张上的书籍手卷,中华典籍记述了历朝历代人们在典章制度、军事、哲学、文学、艺术等方面的伟大成就,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宝贵的历史记忆、思想智慧。本展厅汇集了国内 20 多家图书馆、博物馆的珍贵文献 100 余种,大部分展出文献为入选《国家珍贵古籍录》的珍品。如《资治通鉴》残稿,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仅存的司马光手稿;宋端平本《楚辞集注》为海内孤本,是目前宋本中年代较早且最完整的一部。

    (1)上图 是“典”的甲骨文字形:上面是“”,像绳子把竹条连缀起来;下面是“ ”,像人的两只手捧着,以示恭敬。根据字形及上面材料,你认为“典籍”在这里的意思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(2)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的《河东先生集》(宋咸淳廖氏世綵堂刻本),被誉为宋版书中的“无上神品”。其作者是  ①  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他被贬永州时创作的大量作品就收录在此集中,如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《  ②  》。

  • 题型:综合题 难易度:

    2 .

    第二展厅主题为“百代芸香”。阅读同学们整理的参观材料,完成(1)(2)题。

   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藏书的传统。近现代以来,众多私人藏书家将所藏慷慨捐献给国有图书收藏机构,让珍藏的典籍以融入现代图书馆的方式得以永续流传。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坚信“文字典籍,天下公器”,在病重之际仍叮嘱后人将凝聚其一生心血的“双鉴”(宋刻本《资治通鉴》、宋内府写本《洪范政鉴》)藏书捐赠给国家图书馆,成为藏书家的典范。新中国成立后,周叔弢、郑振铎、铁琴铜剑楼主人等一批藏书家,满怀爱国热忱,将所珍藏的古籍捐赠或转让给国家。那些曾经秘藏于私人藏书楼的珍稀善本,如涓涓细流汇入国有图书馆,成为国人共同的财富。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”实施十多年来,政府和公藏机构秉持保护古籍、促进海内外中华古籍调查和数字化合作的理念 , 协同社会各界,共同担负起守护国宝、传承文化的神圣使命。这对于     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  (1)下图 是藏书家傅增湘的书法作品,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(   )

    A.字体属于隶书,蚕头雁尾,一波三折。

    B.字体属于隶书,笔画匀细,体正势圆。

    C.字体属于楷书,笔力遒劲,庄重端正。

    D.字体属于楷书,扁平工整,自由舒展。

    (2)在文段横线处填入下面内容,最恰当的一项是(   )

    ①推动国内外古籍文化交流

      ②完善我国古籍的存藏体系

    ③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

    A.②③①     B.②①③     C.③①②     D.③②①

  • 题型:综合题 难易度:

    3 .

    第三展厅主题为“汲古润今”。阅读同学们准备的解说词,完成(1)(2)题。

    国家兴,典籍幸。典籍记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传统文化,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做好新时代古籍保护、传承、利用工作,是对历史的深情“回望”,也是和历史的深度“对话”。央视《典籍里的中国》借助数字化手段,让典籍中的人物从书卷中走出来,在时空对话中讲述典籍在历史长河中的缘起和流转,生动演译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。如期待“五谷丰登,物阜民康”的宋应星与胸怀“禾下乘凉梦”的袁隆平,穿越 300 多年在稻田里握手,透过一粒种子,传承了造福人类的共同梦想。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,让古籍在“用”中“活”起来。东晋葛洪的中医古籍《肘后备急方》中有“青蒿一握,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,尽服之”的记录,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屠呦呦正是从中得到启发和灵感,研发出青素,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……卷浩繁的典籍资源,正逐渐融入现代生活。     越来越多的古籍“活”起来、“动”起来、“用”起来,    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,“典”亮美好未来。

    (1)有同学对解说词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,认为画线词语中也有错别字。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(  )

    A.“译”应写为“绎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.“蒿”应读为“hāo”

    C.“帙”应读为“zhì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.“焕”应写为“涣”

    (2)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关联词语,使语句连贯、语意明确,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(  )

    A.不但……而且……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.虽然……但是……

    C.只有……才能……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.因为……所以……

  • 题型:单选题 难易度:

    4 .

    在展厅古籍修复互动体验区,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,其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( )

    A、古籍修复师们妙手回春,用毛笔、铅锤、尺子等工具修复了断线、虫蛀、霉变、老化等古籍常见问题。 B、破损的古籍好似漫长的岁月,经身怀绝技的修复师之手,都能够化腐朽为神奇,留住古韵,重获新生。 C、走进古籍修复展区,点击屏幕上的修复工具,了解修复技法,我们能深刻感受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 D、珍贵的古籍善本,丰富新鲜的互动体验,让我们真切地享受了一场“让古籍活起来”的精神文化盛宴。
  • 题型:默写 难易度:

    5 . 默写

    山重水复疑无路,          。(陆游《游山西村》)

  • 题型:默写 难易度:

    6 . 默写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​​​​​​​,濯清涟而不妖。(周敦颐《爱莲说》)

  • 题型:默写 难易度:

    7 . 默写

    初三年级各班组织了“一起向未来·筑梦你我他”的互赠激励卡活动,你准备写给同学的含有鼓励之意的古诗文句是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​​​​​​​”。(本试卷中出现的古诗文句除外。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)

  • 题型:诗歌鉴赏 难易度:

    8 .

    观沧海

    曹操

    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
    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
    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
    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
    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

    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

    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

    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,往往能够达到“着一字而境界全出”的效果。本诗中用“澹澹”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,用“  ①  ”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样子;再写草木与洪波,静与动映衬,显示大海  ②  的特点,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。
    清代诗论家叶燮曾说过:“诗之基,其人之胸襟是也。”说说本诗画线诗句与王安石《登飞来峰》中的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”,王冕《墨梅》中的“不要人夸好颜色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,分别表现了三位诗人怎样的胸襟。
    答:  
  • 题型: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:

    9 .

    富贵不能淫

    景春曰:“公孙衍、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?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而天下熄。”

    孟子曰:“是焉得为大丈夫乎?子未学礼乎?丈夫之冠也,父命之;女子之嫁也,母命之,往送之门,戒之曰:‘往之女家,必敬必戒,无违夫子!’以顺为正者,妾妇之道也。居天下之广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得志,与民由之;不得志,独行其道。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


  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( )
    A. 父之     奉于危难之间   为民请 B. 顺为正者   中有足乐者    俭养德 C. 民由之    似游者相乐    众不同 D. 不得     处处之      存高远
    下面是对孟子何谓“大丈夫”的理解,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,并简要说明理由。

    【甲】讲仁德、守礼法、做事合乎道义,是大丈夫精神实质的体现。

    【乙】无论是否得志,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,共守道德之高标。

    选择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   
    ​​​​​​​理由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   


    结合文章内容,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,说说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在夏完淳身上是如何体现的。

     【链接材料】

    夏完淳,字存古,华亭人。年十六,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。子龙战败,完淳走吴易军为参谋。易败,复与吴圣兆连谋反正,被执至留都。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,谬曰:“童子何知?岂能称兵叛逆?误堕军中耳。归顺,当不失官。”完淳厉声曰:“吾当闻洪亨九先生本朝人杰,嵩山、杏山之战,血溅章渠。先皇震悼褒䘏,感动华夷。吾当慕其忠烈,年虽少,杀身报国,岂可以让之。”承畴无以应,惟色沮而已。

    时完淳妇翁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,气稍不振,完淳厉声曰:“今与公慷慨同死,以见陈公于地下,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!”栴遂不屈,与完淳同死,完淳时年十八。

    (取材于屈大均《皇明四朝成仁录》)

      注:① [洪亨九] 指洪承畴。② [妇翁] 指妻之父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• 题型:名著阅读 难易度:

    10 .

    在年级名著阅读专题探究活动中,同学们准备围绕“环境与人物”专题进行探讨,分析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。请结合你阅读过的名著,任选其中一部,结合相关内容作分析。(100 字左右)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• 题型: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:

    11 .

    材料一

    2021 年 11 月 14 日,王亚平、叶光富和翟志刚三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太空深情朗读巴金的《激流三部曲》总序:“……我知道,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,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!”这一幕被网友亲切地称为“从远方传来的诗意”和“宇宙级的浪漫”。王亚平表示,文学和朗读很好地陪伴了他们的太空生活。

    阅读,是人们获取知识、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,也是传承人类文明、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。自 2014 年以来,“全民阅读”已连续 9 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2021 年 3 月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》明确提出,深入推进全民阅读,建设书香中国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,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。

    建设书香中国,离不开优质阅读内容供给。近年来,我国图书品种结构日益优化,原创精品不断涌现:《国家相册》等弘扬民族精神、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引人瞩目,《奇妙量子世界》等弘扬科学精神的健康读物广泛传播,《点亮小橘灯》等读物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,《人世间》等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沁人心田……这些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“中国好书”,为百姓提供了更加丰富、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。

    材料二

    近年来,位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 239 米高空的朵云书院旗舰店,北京的西西弗、言几又、单向街等特色书店,都成为爱书人的聚集地。各地图书馆也以其丰富的馆藏,吸引着众多读者在书海中徜徉……这些洋溢着书香的精神驿站,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。

    纸上有天地,云端品书香。丰富多彩的数字阅读形式,引领了阅读新风尚。国家图书馆新阅读空间开放,运用全景视频、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,打造了“全景展厅”“阅读树”等沉浸式阅读体验区。读者置身于超高清大屏环绕的全景空间,通过现场不同的设备终端,观看古代典籍、语 国画、文物古迹、城市印象等 VR 视频资源,享受到有别于传统阅读模式的独特体验。当前,线上读书会、短视频荐书、读书打卡交流群、在线诗词擂台赛等活动,也推动了个人精读、思考分享、讨论碰撞,使参与者的体验更开放、深入,促进了书香中国的建设。

    2022 年,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:      。“畅读一书”的文字相伴与“一屏万卷”的沉浸体验,都成为读者喜爱的阅读方式。

    (资料来源:全国国民阅读调查,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)

    材料三

    多年来,“书展书市”“城市读书节”“校园读书活动”等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精彩纷呈。以“书香中国”活动为引导,各地利用读书节、读书月、读书周、阅读日、好书推荐等形式,开展了系列特色鲜明的阅读活动。成功举办 11 届的“书香中国·北京阅读季”,构建了富有首都特色的全民阅读模式;连续举办 17 届的江苏读书节,助力江苏居民综合阅读率连年上升……此外,“书香荆楚·文化湖北”“南国书香节”“书香八闽”等品牌活动遍地生花,点燃了大众的阅读热情。

    “我来东莞 17 年,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 12 年。书能明理,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。”来东莞图书馆的湖北农民工吴桂春的留言令人动容;微信群里“每天读首诗”等阅读打卡活动,让“宅”在家里的人们享受难得的诗意生活……疫情之下,阅读如同一股清流,慰藉了无数紧张疲惫的心灵,带来温暖、振奋和感动。随着阅读理念渐入人心,书香氛围日益浓厚,全民阅读蔚然成风,多读书、读好书、好读书,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选择。



   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和图 3 的信息,在材料二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    从上述三则材料来看,书香中国建设主要体现在:  ①    ②    ③   ④  。(每空限 12 个字以内)
    生活中,你去过哪些特色书店,或参加过哪些特色阅读活动?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,谈谈你的体验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• 题型: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:

    12 .

    书房记

    王俊

    ①我的小舅公进过私塾,写得一手好字,记忆中,小舅公喜欢用小楷书写二十四节气。一个个蝇头小字,在浓墨中渐次晕染开来,仿佛蛩声鸟鸣,花开花落,都在纸上,“候时而行”。每到年底,他裁剪红纸书写对联贴在书房的门楣上:一等人忠诚孝子,两件事读书耕田。门楣上的红纸总是年年新旧更替,对联的内容却一成不变。小舅公写了数十年的对联,每个字都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。

    ②小舅公生在乡村,劳作的身影与土地融合为一体。但他常以读书人自居,读书人自是离不开书房。只要闲下来,他就钻进书房。小时候,我对小舅公的书房充满好奇,老是疑心他是不是在房里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
    ③有一天,邻村有户人家娶媳妇,请小舅公去当记礼簿的“先生”。我瞧见小舅公走出院门,连忙推开书房门,悄悄溜进去。小舅公的书房不大,里面仅摆放一张简陋的木桌和两排书架。那些安然偃卧在书架上的残旧古书,经过时间的淬炼,页面泛黄,全是岁月的悲欣交集。我胡乱翻了几下,从书中弥散出一股淡淡的霉味,想来,这奇妙的气息就是古人所言的书香吧。在书架的底层,我找到了一本《红楼梦》,封面破败,露出粗糙的毛边。【甲】我一页一页地翻阅,一些不期而遇的美丽句子,像从广袤天庭倾泻而下的光芒,直射我的肺腑。《红楼梦》敲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,让我领略到一个尤为生动和丰富的天地。书房把满世界的喧闹和烟尘关在了门外,房间里静得能听见梧桐花落地的声音,这是一种比在乡野尽情撒野还要快乐的事情,令人着迷。之后,那个书房里特有的气息和安静,使我魂牵梦萦了很多年。

    ④一年暑假,母亲担心长假漫漫我会闲得无聊,便借来《天龙八部》给我看。记得那天上午,夏日的阳光从葡萄架上洒下斑驳的影子,我走进了金庸的江湖:段誉歪打正着,误闯入一个山洞,里面别有天地,仔细打量,上面写着“琅嬛福地”。我突然愣怔住了,“琅嬛福地”,命名者想出如此美名,该是怎样的得意?琅嬛福地不知敛尽多少旖旎?氤氲多少香气?在琅嬛福地中读书,实在是一件高雅而惬意的事。时光簌簌地流淌,隐约就有了远意。高二时,读到元代伊世珍的《琅嬛记》:“入数步,则别是天地,宫室嵯峨。引入一室中,陈书满架,……华问地名,曰:琅嬛福地。”读罢,我方明白,“琅嬛福地”并非金庸杜撰,“琅嬛福地”与“世外桃源”如出一辙。“琅嬛福地”赠予我一个美好的想象场景。在无法企及的世界里,许多虚幻的向往的事物,穿越时间和空间,被赋予了无比深邃的气象。生命的意义和快乐,仿佛都寓于那看不见摸不到的臆想中了。

    ⑤“琅嬛福地”总归是一个美丽的梦境而已。面对现实,我只想要一个书房。然而,时至今日,我依然没有书房。后来,我在客厅的一隅安置电脑桌,又淘了两个铁艺书架,陈放一些旧书。客厅靠近楼梯,人来人往的脚步声,孩子爬楼梯的嬉闹声,有如爆裂的黄豆,此起彼伏地挤进我家的客厅。起先,我被这些外界的声音所困扰,但久而久之,竟慢慢习惯了这种状态。当阅读日渐成为生活的日常,我的另一个癖好显出端倪——走进书店,挪不动脚。非得把袋子里的钱换成一本本书,我才心满意足地回家。我始终相信一本书与读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缘分的,在交会的因缘里,点亮彼此蒙尘的生命,引导着走向美好。

    ⑥那时,县城有一家诚章书屋,专门经营畅销作家的书,还有外国文学。买下萧丽红的《千江有水千江月》这本书时,恰巧远在浙江的表哥送我一方印章,书的扉页上就有了红色小篆的“曼青藏书”印记。曼青是我的小名。可惜,那方印章后来不慎丢失。《千江有水千江月》成了我旧书里的稀罕之物,书中所述的民俗的瑰丽与趣味令我着迷。家里的经济宽裕了,买书的兴致泛滥成灾。卡夫卡、马尔克斯,还有桐城三祖和李渔,成为我家客厅的嘉宾。【乙】他们一点也不挑剔我家的简陋,济济一堂,彼此敬爱

    ⑦我的书越来越多,沙发、茶几、凳子上,能放书的地方,都被堆得满满的。一个朋友对我说,书是买不完的。你可以在网上下载电子书。我依言读了两三回电子书,最终还是放弃。读电子书,无法像读纸质书一样,随意涂抹写批注。而且纸质书散发的气息,能唤醒我身体一些沉眠的部分,使我有探索幽深的欲望,试图去洞察作者内心的忧伤、疼痛、深情和欣喜。由肌肤去感知书页的温度,我似乎接近了那些美好的灵魂,重新去打量周遭的世界。

    ⑧客厅挨着阳台,我在阳台上种了许多花草。晴天的灿烂光线穿过花草,整个客厅荡漾着清幽之香。喜欢泡一杯红茶,窝在沙发里读书。每次读书,总是尽量放慢速度,生怕读得太快,书中美好的事物有如我们仓促的青春,逝去即不复返。许多鲜活的生命,似乎离我很近,却又那么遥远。到了晚上,那些活跃在脑海里的想法和文字,仿若一匹匹野马,等着我去驯服。在书写的过程中,我看到一个清晰的自己。年轻时羡慕李渔笔下的书房,但人近中年,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我逐渐领会到书房的真正意义。古人选择住房讲究风水宝地。绝佳居所,人在其中可以采到自己想要的气,从而迸发出热爱生活的激情,努力朝前走去。书房亦当如此。

    ⑨人生贵在适宜尔,古人比我们通透。譬如爱读书的顾炎武,出一趟远门,必“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”。天地作书房,手执一卷书,或立于古树之下,或倚于溪流之畔,四周阒然无喧扰。一人一书,在大自然中,绵延出一片亮光,熠熠生辉。

    (有删改)

    注:① [ 蛩(qióng)] 古书上指蟋蟀。② [ 琅嬛(láng huán)] 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 , 借指仙境。 ③ [ 阒(qù)然 ] 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。



    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与“书房”有关的事,请简要概括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    文章语言富有情趣,请从【甲】【乙】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其一作赏析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    结合文章内容,说说作者逐渐领悟到的“书房的真正意义”是什么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• 题型: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:

    13 .

   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,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。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。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、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,是勇攀高峰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,是淡泊名利、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……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事业,一代代科学家牢记使命,不懈奋斗,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。

    ② 2022 年的第一天,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与来自北京、香港和澳门三地的 500 多名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“青春·梦想·奋斗”的天地对话。航天员乘组向全国青少年送出了来自“天宫”的新年寄语:“只要敢于有梦,勇于追梦,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,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,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!”这份寄语启发青少年要有科学家敢于梦想,勇于创新的精神。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,青少年正处于最富梦想、最具创造力的年龄阶段,弘扬科学家精神,立鸿鹄志,大胆创新,勇攀高峰,才能不负时代使命。

    ③弘扬科学家精神,要胸怀祖国,服务人民。李大钊在《青春》一文中说“为人类造幸福”,应“以青年之我,创造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,青春之人类,青春之地球,青春之宇宙”。建国初期,祖国建设急需科学人才。梁思礼、华罗庚、朱光亚、邓稼先等成为第一批回国效力的科学家。近年来,黄大年、潘锦功等科学家纷纷回国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大潮之中…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,青少年是未来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,继承弘扬科学家精神,把个人发展与报效祖国、服务人民相结合,才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。

    ④弘扬科学家精神,要脚踏实地,潜心钻研。据调查,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三大奖项,从立项到结项的研究时间平均为 11.4 年,从结项到提名国家奖的时间间隔为 4.4 年。科研成果难以一蹴而就,是一个循序渐进、量变积累的过程。古人读书有“十年寒窗”之说,当今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又何止十年。青少年更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,脚踏实地,久久为功,方能成长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。

    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不畏艰难,无私奉献。伟大的时代赋予伟大的使命,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。可见,____。少年兴,则国家兴;青年强,则国家强。铸就精神底色,建设强大祖国,青少年要让自己的青春闪耀时代的光芒。



    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,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。

    答:    


    阅读文章,判断下列说法,正确的一项是( )

    【甲】首段提出中心论点: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
    【乙】第②段由航天员乘组寄语引出“要有科学家敢于梦想,勇于创新的精神”的观点。

    【丙】第③段举李大钊与两代科学家建设祖国的事例,意在证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。


    下面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的有关材料。请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上面的文字,简要说明这则材料体现了科学家怎样的精神。

      1958 年到 1993 年,欧阳自远花了 35 年研究月球和火星的相关课题,做好月球探测的前期准备。1993 年到 2003 年,又花了 10 年的时间,论证月球探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。2004 年到 2007 年,又经过 3 年的具体实施,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“嫦娥一号”终于在 2007 年 10 月24 日成功发射。“嫦娥一号”奔月只需要 8 天左右的时间,而这短短的 8 天,却是欧阳自远用将近 50 年的岁月和心血换来的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• 题型:作文 难易度:

    14 .

  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,按要求写一篇文章。

    (1)标点符号,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:一个小小的逗号,提示仍需努力;一个圆圆的句号,表明圆满完成;一个大大的问号,引领探索未知;一个长长的省略号,意味着学无止境……2022 年,国家、社会、学校、家庭会有很多事情值得你铭记,或引发了你的思考。

    请选择一个标点符号,将“给 2022 画个   ”补充完整,构成你的题目,写一篇文章。不限文体(诗歌除外)。

    (2)如果你是一个拥有超级厨艺的智能机器人,你要给一个家庭提供服务,在这个家庭里会发生怎样的故事?请你以“这就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里的故事”为结尾,发挥想象,写一篇故事。自拟题目。

    要求: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,作文内容积极向上,字数在 600-800 之间,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。

  • 下载word版试卷(含答案解析)

试卷分析

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