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级:高三 科目:语文 题型: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:
年级:高三 科目:语文 题型: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:
年级:高三 科目:语文 题型:阅读理解 知识点:
试题来源:河北省模拟题
年级:高三 科目:语文 题型:阅读理解 知识点:
试题来源:江西省月考题
年级:九年级 科目:语文 题型: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:
试题来源:2019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
阅读下文,完成问题。
春联的魅力
田广学
①小时候,每年正月十五前,爸爸领我走街串巷,品赏谁家春联字体美,谁家春联用词妙的往事,至今难忘。
②故乡,黑土地松花江中游北岸一个小镇,地处巴彦、呼兰和绥化三市县交界点,渐成商贾集散之地,人丁兴旺,镇势渐盛。父亲是小镇一位有名的中医大夫,闲余最大的嗜好是看古书、练书法。久而久之,父亲文采与医术齐飞,书法亦渐入佳境。每逢春节到来之前,亲朋好友及街坊邻里,纷纷抱着红纸求父亲帮忙写春联。从我记事起,每年腊月二十六七开始,父亲就进入了一年“最繁忙的时节”,天天写春联。父亲虽属自学成才,却不失对艺术的追求。他临摹的王義之、颜真卿、柳公权、欧阳询等帖,我留存至今。父亲给大家写春联有两大特点:一是用词讲究,鲜有重复。一本黄色竖版、充满沧桑感的《千家诗》是他春联创作的主要“词源”,每年写春联时,他翻阅不下百次。二是字体俊美,别具一格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写的春联贴出去不能让人家见笑,不能有损我田大夫的名声。
③不知从哪年开始,镇商会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组织几位包括父亲在内的颇有文化之人,沿着十字街逐一品赏各家商号与门市的春联,按字体和用词打分,评出前三名,并予以适当奖励。我想,这或许是爸爸写春联“求质”与小镇春联“趋佳”的原因之一吧!
④光阴荏苒,小镇商会每年“正月十五品赏春联”的活动早已成了“昨夜星辰”,但爸爸每年春节期间带我走街串巷品赏春联的习惯,却一直延续至我十八岁参军离家。
⑤记得我上初中的1964年春节,品赏中发现两家对门的理发店的春联很有味道,“新兴理发社”的是隶书春联:新事业从头做起,旧现象一手推平。“古镇理发店”的是宋体春联:虽属毫末技艺,却是顶上功夫。父亲告诉我,“新兴理发社”刚刚成立不久,不仅店名新,春联也新,不愧“新兴”;而“古镇理发店”,店名和春联都体现了古朴典雅,老味儿可人。两者各具千秋。
⑥1965年春节,在我就读的镇中学门前,父亲指着“笔墨书元人间改岁,纸砚告旦天下逢春”的春联说:“此联行草字美,用词登高望远,对仗工整,实属难得。因此,我存记至今。
⑦流年似水,春去秋来。父亲离去后,我接替父亲为亲朋好友、街坊邻居书写春联,直到我去县城工作为止。在县机关,我依旧坚持为同事们书写春联,并于春节期间习惯性游走于大街小巷品赏春联。
⑧斗转星移,岁月更替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,烫金洒银,制作精良的“印刷体”春联日益增多,如“墨润生宣”一般,浸染扩充。泼墨手写的传统春联渐渐难觅踪迹,父亲留给我的春节走街串巷品赏春联的“良习”,也因失去了“市场”而停下脚步……如今,村寨的春联往往更多用“财”“福”“金”“富”等词语和清一色金黄印刷体,过去墨宝纷呈、词汇万千的传统春联渐行渐远。
⑨所幸当年与父亲走街串巷常见的、朗朗上口的众多佳联,至今记忆犹存:“天增岁月人增寿,春满乾坤福满门”“又是一年春草綠,依然十里杏花红”“人向安和歌大治,心倾昌隆奔小康”“爆竹声声辞旧岁,梅花点点迎新春。”
⑩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春,以“长城”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迎春征联一等奖作品:水木荣春晖,柳外东风花外雨;江山留胜迹,秦时明月汉时关。作者巧妙地把古代诗人李白、虞集、孟浩然和王昌龄的铸句合四而一,浑然集成一副新的作品,可谓阳春白雪,令人赏心悦目。1990年初,广州《羊城晚报》举办以“春与马”为主题的迎春征联,获得一等奖的春联也让我迄今难忘:南岭梅香迎岁始,东郊草浅试蹄初。上联中隐去了“春”字,下联中隐去了“马”字,仅十四个字,盎然春意和骏马奔腾之势皆跃然纸上。
⑪春联的魅力,就其雅俗共赏而言,我更偏向于后者﹣俗。来自于民间大众,植根于家家户户,回归本真,才会有更加长久和蓬勃的生命力。
⑫真盼望能从某一年春节开始,如父亲当年带我一样,领着儿孙走街串巷品赏春联,告诉孩子们谁家的春联字体写得美,谁家的春联词语用得妙,让春联文化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。
(选文有删改)
年级:七年级 科目:语文 题型: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:
阅读下文,回答问题写字的故事
李冰
①写字能有什么故事呢?对用电脑写字的人来说,无非就是敲敲打打,我是写毛笔字的,关于写字,实在有很多的事情可说。
②说起学写字,还得从家乡说起。我的家乡是北方的一个普通小村,山清水秀,村里有个姑娘叫娥子,因为生得俊俏,方圆几十里都有名,求亲得人快踏破了门槛,可娥子就是谁也不应。
③有一天,娥子要嫁了!嫁的人是邻村老赵家的二林,二林又黑又瘦的,长得也不济,大家伙都有些纳闷儿。
④二林是倒插门儿,就是落户到娥子家来。不久,便开始教我们写毛笔字,写毛笔字在我们村上是很光显的一件事。村子上只有老王头有毛笔,逢年过节或哪家娶媳妇的时候,他才肯摆出来写一写,可去年老王头过世了。
⑤二林写得一手好字!人也和气,即使我们跟他捣乱,他也不生气,还是耐心地教。后来,我们才知道,娥子嫁给二林没别的,图的就是这手好字,二林教我们写字的时候,娥子总是躲在一边美滋滋地看着。
⑥在我的记忆中,娥子家房后那棵正在开花的大槐树是十分清晰的,满树的花在阳光下灿烂娴静,我觉得它特别像娥子。墨香和花香混在一起,有种很特别的味道,我是在朦胧中喜欢着娥子的。
⑦在我爹眼里,二林是靠着一手好字才娶了个俏媳妇。于是,爹设法在城里给我找了个老师。老师名叫黄绮,刚从牛棚里放出来。黄绮老师教我写字时是极少让我在宣纸上写的,他总是让我捡一些废旧的报纸回来,用湿布在上面擦一擦,这样一来,被擦掉油光的报纸就抓笔了。字只有写到十分把握时,老师才允许我在宣纸上写一张。这时候我会用十二分的小心铺好宣纸,浓浓地磨好一砚墨,用笔一舔,雪白的宣纸,黑生生的字。写完之后,再轻轻按上一枚艳红的章。洒脱委和的气息立即扑面而来,心头顿时会涌起一种生命的喜悦。
⑧在书法道路上,我一直在探索着古与今的契合点,寻找着独属自己的风格。
⑨去年春天,我回了趟老家,归乡时节,恰逢槐花盛开,雪白的花一片片的,开得满山满沟。山中寂无一人,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,我在山石中禹禹独行,石块屹然矗立,岁月雕下的沟痕凝重清醒,浑然构成一种张力,透出华夏文明的古老与厚重,而上面的落花则显得潇洒飘逸。
⑩苍石与落花,我的心不由为之一动:凝重如苍石卧地,潇洒似落花飞空,这不正是我要追求的书法风格吗?
(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,选文有删改)
(1)文章围绕“写字”写了那些事?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。
(2)结合文章内容,品析第⑦段划线句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。这时候我会用十二分的小心铺好宣纸,浓浓地磨好一砚墨,用笔一舔,雪白的宣纸,黑生生的字。
(3)联系上文,说说“我”追求的写作风格是什么?这不正是我要追求的书法风格吗?
(4)如果从下面选择一句作为文章的结尾,你选择哪一句?说说理由。A.一张宣纸静静地躺在书桌上,本来洁白的面目在昏黄灯光的映衬下,仿佛一个饱受沧桑的老者。我拿起毛笔,让柔软的笔触与粗糙的纸面碰撞出激情,写下对美好生命的虔诚礼赞。
B.桃花开着,二林老了,他依然保持着老习惯,摆上方桌写对联,娥子呢,还是先前那样坐在一边美滋滋地看着。
(5)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,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阐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。近年来,中国书法引起了许多外国人的兴趣,他们纷纷拿起毛笔练起了中国书法。然而许多中国学生却很难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,字体“龙飞凤舞”、字迹潦草难辨,甚至不会用毛笔。学生对待中国语言文字的草率态度让不少教师、家长头痛,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。两会期间,40余位委员联名提案呼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写能力。请你拟写一则公益广告,呼吁中国青少年学习中国书法,争取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。
年级:七年级 科目:语文 题型: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:
新写字的故事
李 冰
①写字能有什么故事呢?对用电脑写字的人来说,无非就是敲敲打打,我是写毛笔字的,关于写字,实在有很多的事情可说。
②说起学写字,还得从家乡说起。我的家乡是北方的一个普通小村,山清水秀,村里有个姑娘叫娥子,因为生得俊俏,方圆几十里都有名,求亲得人快踏破了门槛,可娥子就是谁也不应。
③有一天,娥子要嫁了!嫁的人是邻村老赵家的二林,二林又黑又瘦的,长得也不济,大家伙都有些纳闷儿。
④二林是倒插门儿,就是落户到娥子家来。不久,便开始教我们写毛笔字,写毛笔字在我们村上是很光显的一件事。村子上只有老王头有毛笔,逢年过节或哪家娶媳妇的时候,他才肯摆出来写一写,可去年老王头过世了。
⑤二林写得一手好字!人也和气,即使我们跟他捣乱,他也不生气,还是耐心地教。后来,我们才知道,娥子嫁给二林没别的,图的就是这手好字,二林教我们写字的时候,娥子总是躲在一边美滋滋地看着。
⑥在我的记忆中,娥子家房后那棵正在开花的大槐树是十分清晰的,满树的花在阳光下灿烂娴静,我觉得它特别像娥子。墨香和花香混在一起,有种很特别的味道,我是在朦胧中喜欢着娥子的。
⑦在我爹眼里,二林是靠着一手好字才娶了个俏媳妇。于是,爹设法在城里给我找了个老师。老师名叫黄绮,刚从牛棚里放出来。黄绮老师教我写字时是极少让我在宣纸上写的,他总是让我捡一些废旧的报纸回来,用湿布在上面擦一擦,这样一来,被擦掉油光的报纸就抓笔了。字只有写到十分把握时,老师才允许我在宣纸上写一张。这时候我会用十二分的小心铺好宣纸,浓浓地磨好一砚墨,用笔一舔,雪白的宣纸,黑生生的字。写完之后,再轻轻按上一枚艳红的章。洒脱委和的气息立即扑面而来,心头顿时会涌起一种生命的喜悦。
⑧在书法道路上,我一直在探索着古与今的契合点,寻找着独属自己的风格。
⑨去年春天,我回了趟老家,归乡时节,恰逢槐花盛开,雪白的花一片片的,开得满山满沟。山中寂无一人,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,我在山石中禹禹独行,石块屹然矗立,岁月雕下的沟痕凝重清醒,浑然构成一种张力,透出华夏文明的古老与厚重,而上面的落花则显得潇洒飘逸。
⑩苍石与落花,我的心不由为之一动:凝重如苍石卧地,潇洒似落花飞空,这不正是我要追求的书法风格吗?
(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,选文有删改)
【1】【1】文章围绕“写字”写了那些事?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。
【2】【2】结合文章内容,品析第⑦段划线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。
这时候我会用十二分的小心铺好宣纸,浓浓地磨好一砚墨,用笔一舔,雪白的宣纸,黑生生的字。
【3】【3】联系上文,说说“我”追求的写作风格是什么?
这不正是我要追求的书法风格吗?
【4】【4】如果从下面选择一句作为文章的结尾,你选择哪一句?说说理由。
A. 一张宣纸静静地躺在书桌上,本来洁白的面目在昏黄灯光的映衬下,仿佛一个饱受沧桑的老者。我拿起毛笔,让柔软的笔触与粗糙的纸面碰撞出激情,写下对美好生命的虔诚礼赞。
B. 桃花开着,二林老了,他依然保持着老习惯,摆上方桌写对联,娥子呢,还是先前那样坐在一边美滋滋地看着。
我选( )。因为:
【5】【5】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,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阐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。近年来,中国书法引起了许多外国人的兴趣,他们纷纷拿起毛笔练起了中国书法。然而许多中国学生却很难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,字体“龙飞凤舞”、字迹潦草难辨,甚至不会用毛笔。学生对待中国语言文字的草率态度让不少教师、家长头痛,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。两会期间,40余位委员联名提案呼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写能力。请你拟写一则公益广告,呼吁中国青少年学习中国书法,争取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。
年级:七年级 科目:语文 题型:综合性学习 知识点:
阅读非连续性文本《中国对联文化》
中国对联文化
【对联起源】
对联,又称楹联或对子。可远溯先秦。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,认为能压邪。这种桃木板便叫“桃符”。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“新年纳馀庆,嘉节号长春”,谓之“题桃符”,即最早的春联,亦即最初的对联。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。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。
【对联分类】
对联按不同的方法,可分成若干种类。按所用之处分,有门联、楹联、厅堂联、胜迹联等。按内容分,有春联、寿联、婚联、挽联等。按技巧分,有迷联、隐联、巧趣联等。按字数分,有短联、中联、长联、特长联。按句数分,有单句联、多分句联。
【美学价值】
(1)形式美
①对称之美
词性相对:“云”对“雨”,“雪”对“风”, “晚照”对“晴空”,“来鸿” 对“去燕”。
平仄对立: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(大致指现代汉语中的第三声、第四声),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(大致指现代汉语中的第一声、第二声)。
②色彩之美
喜庆的对联,都是用毛笔在红纸上写的。特别考究的人家是用金粉写在红纸上, 或者,先用毛笔写上黑字,然后再用金粉套黑字的边。
③书法之美
楷书如坐,行书如走,草书如跑。对联上的字,尽量请书法写得漂亮的人写,既光门楣,又表示对未来恭敬之意。
(2)内容美
①又是一年春草绿;依然十里杏花红。
②人近百年犹赤子;天留二老看元孙。
(3)艺术美
A烟锁池塘柳;炮镇海城楼。 B好读书不好读书;好读书不好读书。
【对话春联】
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,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,如六言联“冬尽梅花点点, ”。寓意吉祥,言简意赅,深受人们喜爱。
【1】下列关于“对联”的说法,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对联的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,上下联讲究对仗。
B. 对联讲究色彩美,颜色为红黑二色。
C. 【美学价值】中“内容美”所列举的两个对联,均为“春联”。
D. 对联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。
【2】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,在【对话春联】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下联( )
A. 万户栖柳依依 B. 千家喜气洋洋
C. 春回爆竹声声 D. 春来微风缕缕
【3】请你从【美学价值】 “艺术美”栏目中列举的AB两幅对联中选择一幅,从语言艺术角度加以赏析。
【4】结合上文,就下面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。
大学生小君听说舅舅在小镇上开了新店,买了红纸精心写了一幅对联,兴冲冲送到舅舅店里,可是舅舅很随意地放在一边,说这会生意正忙,等忙好再贴。事实上,这幅对联再也没有被贴出来,而小店对面的小摊上,各种烫金的春联和“福”字正在风中招揽着顾客。
年级:九年级 科目:语文 题型: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:
年级:九年级 科目:语文 题型: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:
书房记
王俊
①我的小舅公进过私塾,写得一手好字,记忆中,小舅公喜欢用小楷书写二十四节气。一个个蝇头小字,在浓墨中渐次晕染开来,仿佛蛩①声鸟鸣,花开花落,都在纸上,“候时而行”。每到年底,他裁剪红纸书写对联贴在书房的门楣上:一等人忠诚孝子,两件事读书耕田。门楣上的红纸总是年年新旧更替,对联的内容却一成不变。小舅公写了数十年的对联,每个字都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。
②小舅公生在乡村,劳作的身影与土地融合为一体。但他常以读书人自居,读书人自是离不开书房。只要闲下来,他就钻进书房。小时候,我对小舅公的书房充满好奇,老是疑心他是不是在房里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③有一天,邻村有户人家娶媳妇,请小舅公去当记礼簿的“先生”。我瞧见小舅公走出院门,连忙推开书房门,悄悄溜进去。小舅公的书房不大,里面仅摆放一张简陋的木桌和两排书架。那些安然偃卧在书架上的残旧古书,经过时间的淬炼,页面泛黄,全是岁月的悲欣交集。我胡乱翻了几下,从书中弥散出一股淡淡的霉味,想来,这奇妙的气息就是古人所言的书香吧。在书架的底层,我找到了一本《红楼梦》,封面破败,露出粗糙的毛边。【甲】我一页一页地翻阅,一些不期而遇的美丽句子,像从广袤天庭倾泻而下的光芒,直射我的肺腑。《红楼梦》敲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,让我领略到一个尤为生动和丰富的天地。书房把满世界的喧闹和烟尘关在了门外,房间里静得能听见梧桐花落地的声音,这是一种比在乡野尽情撒野还要快乐的事情,令人着迷。之后,那个书房里特有的气息和安静,使我魂牵梦萦了很多年。
④一年暑假,母亲担心长假漫漫我会闲得无聊,便借来《天龙八部》给我看。记得那天上午,夏日的阳光从葡萄架上洒下斑驳的影子,我走进了金庸的江湖:段誉歪打正着,误闯入一个山洞,里面别有天地,仔细打量,上面写着“琅嬛②福地”。我突然愣怔住了,“琅嬛福地”,命名者想出如此美名,该是怎样的得意?琅嬛福地不知敛尽多少旖旎?氤氲多少香气?在琅嬛福地中读书,实在是一件高雅而惬意的事。时光簌簌地流淌,隐约就有了远意。高二时,读到元代伊世珍的《琅嬛记》:“入数步,则别是天地,宫室嵯峨。引入一室中,陈书满架,……华问地名,曰:琅嬛福地。”读罢,我方明白,“琅嬛福地”并非金庸杜撰,“琅嬛福地”与“世外桃源”如出一辙。“琅嬛福地”赠予我一个美好的想象场景。在无法企及的世界里,许多虚幻的向往的事物,穿越时间和空间,被赋予了无比深邃的气象。生命的意义和快乐,仿佛都寓于那看不见摸不到的臆想中了。
⑤“琅嬛福地”总归是一个美丽的梦境而已。面对现实,我只想要一个书房。然而,时至今日,我依然没有书房。后来,我在客厅的一隅安置电脑桌,又淘了两个铁艺书架,陈放一些旧书。客厅靠近楼梯,人来人往的脚步声,孩子爬楼梯的嬉闹声,有如爆裂的黄豆,此起彼伏地挤进我家的客厅。起先,我被这些外界的声音所困扰,但久而久之,竟慢慢习惯了这种状态。当阅读日渐成为生活的日常,我的另一个癖好显出端倪——走进书店,挪不动脚。非得把袋子里的钱换成一本本书,我才心满意足地回家。我始终相信一本书与读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缘分的,在交会的因缘里,点亮彼此蒙尘的生命,引导着走向美好。
⑥那时,县城有一家诚章书屋,专门经营畅销作家的书,还有外国文学。买下萧丽红的《千江有水千江月》这本书时,恰巧远在浙江的表哥送我一方印章,书的扉页上就有了红色小篆的“曼青藏书”印记。曼青是我的小名。可惜,那方印章后来不慎丢失。《千江有水千江月》成了我旧书里的稀罕之物,书中所述的民俗的瑰丽与趣味令我着迷。家里的经济宽裕了,买书的兴致泛滥成灾。卡夫卡、马尔克斯,还有桐城三祖和李渔,成为我家客厅的嘉宾。【乙】他们一点也不挑剔我家的简陋,济济一堂,彼此敬爱。
⑦我的书越来越多,沙发、茶几、凳子上,能放书的地方,都被堆得满满的。一个朋友对我说,书是买不完的。你可以在网上下载电子书。我依言读了两三回电子书,最终还是放弃。读电子书,无法像读纸质书一样,随意涂抹写批注。而且纸质书散发的气息,能唤醒我身体一些沉眠的部分,使我有探索幽深的欲望,试图去洞察作者内心的忧伤、疼痛、深情和欣喜。由肌肤去感知书页的温度,我似乎接近了那些美好的灵魂,重新去打量周遭的世界。
⑧客厅挨着阳台,我在阳台上种了许多花草。晴天的灿烂光线穿过花草,整个客厅荡漾着清幽之香。喜欢泡一杯红茶,窝在沙发里读书。每次读书,总是尽量放慢速度,生怕读得太快,书中美好的事物有如我们仓促的青春,逝去即不复返。许多鲜活的生命,似乎离我很近,却又那么遥远。到了晚上,那些活跃在脑海里的想法和文字,仿若一匹匹野马,等着我去驯服。在书写的过程中,我看到一个清晰的自己。年轻时羡慕李渔笔下的书房,但人近中年,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我逐渐领会到书房的真正意义。古人选择住房讲究风水宝地。绝佳居所,人在其中可以采到自己想要的气,从而迸发出热爱生活的激情,努力朝前走去。书房亦当如此。
⑨人生贵在适宜尔,古人比我们通透。譬如爱读书的顾炎武,出一趟远门,必“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”。天地作书房,手执一卷书,或立于古树之下,或倚于溪流之畔,四周阒然③无喧扰。一人一书,在大自然中,绵延出一片亮光,熠熠生辉。
(有删改)
注:① [ 蛩(qióng)] 古书上指蟋蟀。② [ 琅嬛(láng huán)] 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 , 借指仙境。 ③ [ 阒(qù)然 ] 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。